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最新技术资讯

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疲劳损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26 |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 作者:
          行星齿轮减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的优点, 使用寿命长,减速比大,运转平稳,兼具功率分流、多齿啮合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舰船、汽车、建材等领域。大型行星减速器的功率与扭矩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型行星减速器的使用环境也发生剧烈变化,远洋、风场对减速器长期运转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陆续出现大型行星减速器在运行十年后,行星结构中行星齿轮内孔疲劳裂纹、行星轮轴承磨损异常、齿面剥落或行星轮损坏、齿面出现微裂纹等故障。目前国内对大型行星结构长期运转可靠性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基础数据支持,现有部分设计理论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从系统角度,对大型 行星减速器长期运行载荷以及对行星结构的影响进行分 析,发现现有设计理论的局限,补充现有设计理论不足,提出具体工程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大型行星减速器的可靠性。本文从大型行星减速器在工程应用中频繁出现的行星结构损坏现象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对比分析,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了理论验证,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大型行星减速器行星结构损坏现象

  行星轮齿面微裂纹:由于行星结构均载性的影响,微观上各行星轮受力实时变化,虽然行星齿面为硬齿面齿轮,但因长期受力不均衡,会使齿面加大磨损,齿面油膜形成发生变化,这引起齿 面长期运转后易产生微裂纹。

  行星轮轴承损坏: 大型行星减速器行星轮轴一般设计为调心滚子轴承, 可适应于行星轮偏斜,但长期运行过程中,常出现轴承滚子划伤、磨损加剧,或者保持架损坏、轴承外圈断裂等现象,远未达到设计要求。

  行星轮内孔疲劳裂纹:行星轮长期运行后,常出现行星齿轮内孔拉伤或疲劳裂纹。如图 1,断口形貌具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在行星轮内孔处有辉状纹路,其收敛于内孔浅表层,属于裂纹起源区,裂纹扩散并最终与齿槽附近快速断裂形成粗糙的撕裂区。

图 1 某大型行星减速器行星轮内孔疲劳裂纹

  行星轮轴承外圈滑动: 行星轮内孔与轴承外圈配合一般为过盈配合,装配过程中采取加热烘装方式,但在损坏的某型行星减速器中, 发现行星轮外圈滑动,而载荷并没有出现突变。图2是某型行星轮内孔滑动痕迹,图3是行星轮轴承外圈痕迹。

图2 某型行星减速器行星轮内孔痕迹

图 3 某型行星减速器行星轴承外圈痕迹

  二、微观原因分析

  行星传动均载系数影响: 行星传动的均载系数通常受到行星架行星安装孔位置度的制造精度、行星轮重量偏差,行星滚动轴承间隙、行星轮内孔配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均载系数超出原设计 输入参数。行星轮在实际运转时,行星轮受力不断发生变化,引起瞬间冲击,减少行星传动使用寿命。瞬间冲击带来的扭矩变化,超出原行星轮在额定负荷的计算要求,行星传动实际运转中已超出了设计的传扭能力,长期运转后瞬间冲击将发生几何数量级增长。

  行星轮壁厚影响:在常规设计手册中,行星轮内孔的壁厚通常是齿轮模数的2.5-4 倍,这种设计规范是基于原中小型齿轮传动长期经验数据的模拟,但行星传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时,行星轮内孔逐步增大,传扭能力也相应加大,使原壁厚设计理论留下了一定的局限。行星轮内孔壁厚在受力逐步增大情况下,其变形将加剧,引起行星轴承受到额外的附加力。

  行星轴承寿命计算影响:行星轮轴承设计计算时,通常采取额定负荷或最大负荷计算行星轮轴承,但在瞬间冲击时,行星轮的实际负荷将远超出最大负荷,虽然留有安全裕度,但远没有达到行星轴承瞬间冲击的要求。长期运转后,行星轮轴承寿命将大幅度缩短,无法达到减速器的使用要求。应综合考虑持续瞬间冲击的影响。

  行星轮内孔微观变形: 行星轮运转中,理论上行星轮齿面是除受到内齿圈和太阳轮的扭矩外,内孔只承受行星轮轴承切向力,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行星安装孔的位置精度影响,内孔持续发生变化,行星轮内孔微小变形,形成一个椭圆,通过不断的周期性椭圆,行星轮轴承外圈受到周期性的外力,使行星轮轴承绕行星内孔滑动,使齿轮啮合发生变化。

  瞬间冲击影响: 大型行星减速机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瞬间冲击数据还无法准确掌握,但瞬间冲击对行星齿轮造成的影响非常大,现基于瞬间冲击t为冲击产生时间,可通过瞬间扭矩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三、有限元仿真分析

  有限元模型建立:大型行星减速器二级行星结构中,二级行星轮受力最复杂,受影响最大,对二级行星轮进行研究,可以解决二级行星结构可靠性关键技术。因此,本文只对二级行星轮作为有限元研究重点,忽略行星架的影响。 以某大型行星减速器二级行星轮进行有限元模型建立,齿轮主要参数为:模数Mn:14mm,齿数Z:42,齿顶圆直径:ф622.62mm,内孔直径:ф440,齿宽:300mm,材料:17CrNiMo6,将齿轮啮合力转化到行星轮轴承受力为430kN。三维模型见图 4。

图 4 某大型行星减速器行星轮三维模型

  通过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齿部啮合放大图见图 5。

图 5 齿部啮合放大图

  有限元计算结果:①应力计算结果。结果显示见图 6:吊装孔处最大等效应力约91.229MPa,齿根处应力最大约95.197MPa,最大应力位于齿面约344.17MPa。而17CrNiMo6 材料的拉伸屈服点为850MPa。虽然吊装孔、轮齿齿根处应力远小于材料屈服点,但通过分析,此二处仍然为轮齿应力集中部位。

图 6 有限元计算应力仿真图

  ②变形结果。通过仿真分析,忽略轴承对行星轮内孔的影响,其最大变形为0.104mm,轴承受力方向最大,与受力方向垂直的变形也达到0.04mm,行星轮内孔在受力情况下是椭圆。变形详见图 7。

图 7 有限元计算变形仿真图

  同一外径下壁厚变化影响:在相同的齿轮模数与齿数下,将行星轮齿根与内孔的壁厚按2.5Mn、3Mn、3.5Mn、4Mn 进行分析计算,计算齿根处的应力变化。

  以上述二级行星轮为例进行三维模型设计,齿形应力见图 8,进行网格划分后,计算结果如表 1。

图 8 有齿形应力仿真图

  经过分析,将直径小于3.9之后,齿根应力的变化就很微小,内孔变形量也可忽略不计,因此,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行星轮壁厚在设计时,应控制在3.9-4.2Mn时,确保内孔变形满足要求。

表1 壁厚变化计算结果

  四、解决方案

  增加行星内孔壁厚:适当增加二级行星轮的壁厚,提高壁厚模数比,增强二级行星轮的刚度。增大吊装孔距离齿根的距离,改善受力情况。

  调整行星轮轴承寿命计算: 行星轴轴承计算时,适当增加冲击系数,在原冲击系数的基础上,增加可靠性系数,提高行星轮轴承承受长期瞬间冲击的能力。

  提高行星轮内孔公差: 根据行星轮温升的情况,适当提高行星轮公差的过盈配合,避免因行星轮温升导致发生行星轮轴承的外圈滑动。

  基于瞬间冲击的齿轮强度计算: 长期不稳定瞬间冲击,将使硬齿面齿轮齿面发生微裂纹,因此,在计算齿轮强度时,对于接触安全系数也应进一步提高,减少齿面的功率密度,提高长期运转的可靠性。

  加大润滑冷却: 加大润滑冷却,进一步降低行星轮运转后温升对行星轴承的影响,可有效提高长期运转的可靠性,而且对于齿面微裂纹改善也有积极作用。

  优化零部件制造: 加工和装配误差,以及装配时清洁度不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行星级均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行星轮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运行。因此,制造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行星轮的加 工质量和装配清洁度。尤其是内孔表面质量是影响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系数如表2所示。

表 2 影响系数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行星轮损坏现象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技术,对行星轮损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剖析,提出了行星减速器可靠性提升的设计与制造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可靠性提升。

[ 技术中心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