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枚印章运转到车铣加工环节,只见两部铣床之间,一只机械臂接过加工产品,再送往下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在传统制造中,是需要机床老师傅完成的,但现在从订单处理时,系统就设定好了工艺模型。” 研究院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开发中心总监戴霁明话还没说完,不到15分钟,一枚由客户自主设计的印章已完成下线。
6月5日,记者应邀探访于北京正式落成的西门子亚太区首个数字化体验中心。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一条被称为数字化示范的生产线上,“数字”成为了生产线不同环节间的“沟通语言”,在全自动化集成的支撑下,无人化生产、仿真产线研发、混线生产等未来制造的元素均一一呈现。 对于蜚声全国的制造业大市、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佛山而言,数字化与工业化的深度结合,正是制造升级、创新驱动的题中之义。而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内的场景,无疑对佛山颇具参考价值。
“在这里,我们将呈现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数字化企业最佳案例。”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当前创新的速度和颠覆现状的能力已成为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瞄准“中国制造2025”数字化蛋糕
把工业4.0作为国家战略的德国,当地企业西门子一直被看成工业4.0概念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而2013年在成都建成的西门子在华的首个数字化工厂,在建成后被国内工业界视作了解工业4.0的必到之处。
“和成都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相比,西门子首个数字化体验中心在新产品应用上会更快,比如在体验中心内,西门子首次面向中国市场展示西门子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戴霁明说。
在这样的定位下,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建立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的目的,是希望以实景展示面向工业4.0下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将呈现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数字化企业最佳案例。”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当前创新的速度和颠覆现状的能力已成为在数字化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为我们开启了新的增长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他认为,这些挑战表现在,由于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制造企业要以更快的速度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企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产品的需求,生产必须更加灵活,“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制造企业带来压力,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还包括生产效率。”赫尔曼表示。
面对这样的挑战,西门子正加快数字化业务的部署。
“作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在产品研发与制造过程以及工厂管理的完整价值链上提供‘数字化双胞胎’的企业,西门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使高效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王海滨认为,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庞大,西门子目前正积极部署市场。
西门子亚太区首个数字化体验中心的展示背后,瞄准的正是“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智造蛋糕”。
从现场来看,占地1500平方米的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包括数字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全集成自动化、可持续能源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五大展厅,集中展示了数字化在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等全生命周期的具体应用。
“数据”打通实现高阶混线生产
记者注意到,现场一条从研发设计到产品完成生产制造只需15分钟的纪念章生产线成为了关注焦点。
记者注意到,在这条被称为数字化企业示范生产线上,从订单的处理、产品设计、原料的加工组装到质检等各个环节,都会对应电脑屏幕。在电脑画面与生产的比对中,更直观地展示工业4.0所强调的“虚拟”与“现实”的结合。
“从设计环节开始,对于纪念章的尺寸大小、颜色、形状等产品参数,客户都可以进行自主设计。”戴霁明指着电脑表示,当客户现场输入设计参数后,这些参数会在电脑上马上转化为设计模型。
“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戴霁明表示,产品清单和工艺清单是控制生产的核心,在这条纪念章生产线上,设计和研发环节通过数据的传递,实现了快速“打通”。
当产品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入生产。传统的做法是企业需要设计一条生产线出来,这种方式不仅成本不低,而且周期也较长。
“但这条生产线是通过建模的方式,在生产线的模型上进行设计和调试优化,之后选择最佳的工作模式,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缩短调试时间。”戴霁明介绍,把仿真优化的结果转化到生产线上,这就是典型的数字化。
利用数据打通与仿真技术,大大提高研发环节效率后,产品开始进入生产环节。记者注意到,在这条纪念章生产线上,10分钟前几名客户定制的大小、颜色不一的纪念章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运转。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不同的产品订单,甚至产品的运转节拍都不一样,这是更高阶的混线生产。”戴霁明说。
不仅如此,这样的个性化混线生产现场,不需要任何的老师傅加持。在纪念章运转到车铣加工环节,只见两部铣床之间,一只机械臂有序地从两部机床接过加工的产品,再送往下一道工序。
据了解,在传统的机械制造环节中,这道工序往往需要经验老到的机床操作工,但在西门子数字化纪念章生产线上,仿真技术替代了机床操作技工。实际上,记者注意到,在整条生产线上,除了产品设计前端有工作人员帮助录入设计参数,其他所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
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更强调的是对质量的把控。
就在产品组装落线前,其中一个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产品的合格参数。“屏幕上会实时显示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所有偏差。”戴霁明表示,这样的质量监控过程,称为过程质量控制。
传统制造是产品做完了,不合格的再扔掉,这会造成成本的叠加,但如果像产线这样实时监控,就能够在产品出现不合格指标的时候,马上进行追溯和维修,既保证了质量的可靠,成本也能降得更低。
全集成自动化是“幕后英雄”
实现这一切的背后,靠的正是全集成自动化。
“这包括了水平集成、工程集成以及垂直集成。”戴霁明表示,所谓水平集成是指从客户的需求端、研发端再到制造端等,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数据流的打通和协同,也就是数据贯穿了从设计、研发再到制造的环节。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需要实现产品设计的模型、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和自动化设计,所有工艺无缝连接,这被称为工程的集成。
工程集成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和可变性,而第三点垂直集成最关键。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可以分为现场层、控制层等五大层,“这五大层都能实现数据的集成,垂直打通,才能打造一个整体的数字化企业。”戴霁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纪念章生产线上也应用了西门子推出的基于云的开放式的互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
据悉,MindSphere可以进行数据的云端存储,同时留有应用程序开发的接口,客户或者第三方都可以在平台上开发不同的程序,并对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这套系统就相当于电脑的操作系统,一般的云平台只能实现单一场景,而MindSphere能够提供更多通用的场景,在通用性上更具操作系统的特色。”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工厂数字化服务总监李漓说。
另外,记者从现场获悉,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西门子数字化体验中心还将不断升级。今年,西门子计划在上海等其他城市陆续设立针对不同业务重点的数字化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