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于德海看来,这家面馆的面口味地道,价格便宜,性价比优势明显,怎么能浪费呢?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制造业,在当前需求萎缩的前提下,高性价比产品的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正因如此,在国内机床行业为订单不足发愁时,光洋集团却因产能不足而有了“幸福的烦恼”。
当天上午,记者在车间先后与三拨参观、采购的客人相遇。江苏镇江拓耘科技公司总经理翁万超订购了一台机床后,特意在现场加工高压涡轮。他说:“我们公司以前用的是德国和瑞士生产的机床,价格昂贵,售后服务反应慢,现在用了光洋机床,价钱便宜很多,性能丝毫不差。”
除了“散客”,此前在工信部组织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应用推广活动上,光洋集团生产的五轴高档数控机床因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外复合加工中心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获准在我国航天领域推广,一举打破了外国对进口高端数控设备的技术封锁,并由此拿到大批航空航天领域订单。
于德海认为,这些成就是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但推进这项改革对长期研发要有足够的容忍度。以承担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为例,光洋集团制造的卧式五轴大型叶片铣床先后经过四轮改进调试,用了近10年时间才成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光洋集团凤凰涅槃,建立了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研发队伍占公司员工总数1/3,使产品从出生到全寿命周期都有创新因子。
如今,在深达19米的光洋集团地下工厂,有着亚洲最大的五轴数控机床地下生产车间,恒温22℃,温差不超过1℃,不会因为湿度、温度、震动的细微变化影响到机床生产的精度。这里的机床床身材料采用人造大理石,阻尼是铸铁材料的6倍,具有更好的吸震性能;力矩电机比德国同类产品功率密度高出5%;机床在传统的切削功能外还具备增材(3D打印)功能;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自主化率达到80%以上,在世界同行业中自主化率最高。
“如果把数控机床关键部件比喻成一支足球队的话,我们这支球队几乎没有外援,配合起来更娴熟。”介绍情况时,田兆强充满自豪。
对机床而言,基础部件是关键功能部件的“仆人”,关键功能部件是整机的“仆人”,整机是用户工艺的“仆人”。秉持如此理念的光洋集团引起了高档数控机床制造强国德国和日本的注意,老牌经销商、德国科努特机器公司先是订购了一台光洋机床,经测试后又追加多台订单,开创了我国高档五轴数控机床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其后,日本小林机械株式会社也订购了3台数控机床。不仅如此,光洋集团还与日本上智大学等合作建立中日精密数控机床检测控制技术中心,加快光洋在精密传感、3D打印领域内相关产品在日本国内的推广和应用。从“班门弄斧”到“班门卖斧”,光洋的技术实力让世界同行惊讶不已。
先做强,再做大。困扰光洋集团的产能不足问题即将解决,该集团投资23亿元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地藏式工厂即将竣工,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