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经历了2017年的“爆发”,2018年增速有所放缓,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可谓是喜忧参半。作为2018年上半年市场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SCARA市场增速在40%以上,明显高于行业总体增速。在这一形势下,SCARA的主要核心零部件之一——谐波减速器的国产厂家境况如何?大家对接下来的市场态势又有怎样的看法?
■国产谐波厂家总体发展向好
旭展精密总经理邹赞成告诉高工机器人网,和去年同期相比,旭展精密的谐波减速器出货量实现了100%的增长。上半年的扩产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将实现年产30000台的产能。他表示,旭展的出货量“会以最高产能为目标。”
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李剑敏称,渭河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付华南某机器人厂家使用。“我们目前的产能主要是用来满足军品的生产,鉴于机器人用谐波的送样和需求量同样很大,我们已经开始建设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车间,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达3.5亿元,生产设备也陆续到位,该产线是工信部唯一的智能制造车间示范项目,预计于年底组线成功。”
珠海市钧兴机电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刘瑞菁说,KHGEARS谐波减速器目前主要客户来自台湾,其他的客户主要来自深圳、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以及安徽、江苏等省,现阶段的出货量还不大,每月数百台。刘瑞菁分析,主要原因是去年谐波减速器大规模缺货,因此有许多企业提前从日本及国内的知名企业订购了大量减速器备库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钧兴上半年的订单量情况。“钧兴谐波减速器目前产能是5000台/月,新厂房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届时产能可增加到10000台/月。”刘瑞菁表示,钧兴的产品已经送交各家国内机器人企业进行产品测试,各方反响较好,在质量性能上可以比肩日本原厂减速器,有希望替代一些日系产品,并且交货期短,标准品谐波一般交货期为7-30天内,具有强大的优势。
刘瑞菁说:“钧兴上半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测试环节,下半年已经有较多企业陆续开始发来小批量订单,由于形势较好,所以预计下半年的KHGEARS谐波减速器总体出货量将达到5000台以上。”
■缺货情况或难出现
2017年国产机器人出货量飞升,也使得许多减速器企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18年,这种“缺货”的情况是否会再度出现?
刘瑞菁认为,在经历过去年的缺货之后,很多企业都已经提前备货,因此这一情况不会再轻易出现。“然而这些企业会不会有点‘矫枉过正’?那么大的库存会成为一种负担,如何快速的使用完这些减速器也会成为困扰这些企业的难题。”刘瑞菁表示,以当前钧兴的产能和交货期来看,可以解决很多企业因缺货带来的困扰。
“其实‘缺货’只是表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货,而是生产能力不足的体现。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减速器生产厂家,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并不多,这才产生了看似‘缺货’的情况。”邹赞成说:“真正的缺货应该是‘供不应求’,然而有很多减速器厂家在技术和品质没有稳定的情况下不敢贸然的量产,这种‘缺货’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市场需求过大导致的。”
“渭河有四十年谐波减速器制造技术的积累,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军标2593、国标14118、《传动齿轮测试方法》等,再加上军工质量体系的保障,”李剑敏说,“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产能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建智能制造生产线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目前已经有多家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向渭河提出需求意向,而渭河的智能制造车间建成后将达到20万台以上的产能,届时谐波减速器出货量将呈几何级增长,可以很好的满足市场的爆发性需求。
■低价策略必不长久
许多产品在国产化的同时,也会伴随着价格的下降。但是在机器人领域,不知何时刮起了一股“价格战”之风,并且已经从本体蔓延至减速器领域。
“低价策略是在搞乱市场,”李剑敏说,“减速器的生产包含了轴承成本、油脂成本、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等,而且对于一些凭借质量和技术取胜的企业来说,用低价的方式来竞争确实有些残酷。不过我们还是会适应低价竞争的游戏规则,努力降低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这种低价策略,例如哈默纳科的产品价格始终很坚挺,给国内机器人厂家的售价都比较高。而这种情况下,国内厂商要加快进口替代的速度,因此我们的产品质量要上去,而价格要降下来。但这种相对的‘低价’必须以盈利为前提,而不是为了扰乱市场,不惜一切代价的打价格战。这种方式对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其实现在减速器就已经进入‘红海’了。表象之一是厂家的增多,之二是价格战。”李剑敏表示,目前除了日系产品和国产一线品牌之外,其余厂家都在把价格越做越低,希望通过低价策略换取市场,殊不知这种行为更像“饮鸩止渴”——低价并不能代表高质量,而通过低价获取的订单是否能够持续,也无从得知。“国产减速器企业如何像日本的一线减速器品牌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稳定发展,是当前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
“低价产品终究还是走不远。”邹赞成说,“我们还是趋向于生产能够保证企业正常利润的产品,过分的追求低价,产品的成本甚至已经突破某种极限了,所以品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我断言,这种低价产品的出现只是一时的,维持不了太久,从长远看也一定不会成为主流。大多数厂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就好了。”
■入局者恐将越来越多
“未来还会有入局者持续不断的进来,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这个市场需求被看好以后,很多企业都会来分一杯羹。但是这个产品同样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李剑敏说,“我们70年代刚做出全国第一台谐波的时候,这还是个小众产业,没有多少需求。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产品需求多了,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于是很多厂商,包括原先的需求方,都开始向供货方进行角色转变。”
“国家层面对智能制造,特别是机器人核心技术越来越重视,再加上当前机器人本体制造中,减速器占总成本的30%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减速器制造是需要大力攻关的行业,”李剑敏认为,受到重视,就必然会有利可图,因此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都会涌入减速器领域,很多企业昨天还是需求方,今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减速器制造企业。“一些公司前期并没有做足够的技术储备,仅仅是蹭热度,随大流,单纯的‘抄’,但是到底能不能用,就要打个问号了。”李剑敏说,公司也曾经对华南地区谐波减速器的实际需求进行过调查,而这些都是他们调查过后的感受。
邹赞成也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减速器领域,“为了打通供应链,降低成本,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不过有些企业的进入纯属‘想当然’——没有技术积累和科学的市场调研与分析,全凭资本推动。”
邹赞成说:“这种行为对国产减速器品牌的树立起到了阻碍,特别是铺天盖地的新企业新产品会让市场眼花缭乱,但产品的质量却有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国产减速器产品的受认可度。对于我们真正做谐波减速器的企业来说,需要沉下心来,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积累。”
“新的入局者肯定会有,”同川科技总经理沈晓龙说,“所以为了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减速器生产企业的产品品质必须足够好,此外还要拥有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的能力。”沈晓龙表示,随之而来的价格战和国产减速器企业之间的“自相残杀”或许也无法避免。
虽然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但沈晓龙同样认为,国产谐波减速器能够和进口产品正面竞争的时刻也会很快来临,甚至比国产机器人还要快。“现在有些国外谐波减速器品牌已经几乎不在中国市场销售了,在中国销售的也处于缺货状态,接下来国产谐波减速器的入局者多了,数量和品质提升的同时价格又能降下来,那么国外品牌的机会非常渺茫。”
“国产机器人的扩张,倒逼机器人厂家选用国产配件,也会因此带动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发展,”沈晓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