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喜获丰收的金秋时节迎来了建厂65周年庆典。经过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拼搏,潍柴以令人惊叹的腾飞速度,雄踞中国动力霸主地位,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科学发展之路。山东重工集团、潍柴动力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在庆典仪式上说:“65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潍柴是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企业。”
诞生于解放战争炮火中的潍柴,从枪械修造起家,到建国之初即开始中速柴油机的研制。从80年代首次引进国外重型汽车发动机,到新世纪初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动力问世,潍柴在经历不同时期发展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超越:由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成长为在国内举足轻重,在国际享有美誉的现代企业;从单一产品的生产企业,发展成多种产品、多个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
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极端艰难的生产经营面前,潍柴人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潍柴历史上发展最快、运行最好的时期,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独具潍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和跨越。
在庆典仪式上,谭旭光董事长总结了潍柴的科学发展之路,简单概括其核心即是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靠发展树立了企业在国内外的良好形象。
从1998年到2010年,潍柴销售收入由7.7亿元,提高到911亿元,增长117倍;国有资产总额由3.9亿元,提高到32.5亿元,增长8倍;实现利税由3600万元,提高到129亿元,增长357倍;员工年均收入由5800元,提高到56000元,增长9倍,并累计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11亿元;用于社会救助和公益事业的捐助金额超过1亿元;在资本市场累计派息18亿元,潍柴动力每股盈利水平连续多年位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前列;累计为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客车、船舶等配套发动机262万台,其中低能耗的“蓝擎”发动机82万台,节油400万吨,社会效益巨大;2007年吸收合并湘火炬之后,累计销售重型卡车36万辆、重型变速器280万台。
潍柴发展带动了1000余家配套企业和4000余家经销商、代理商、服务站共同发展,为振兴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谭旭光说,潍柴用发展的成果,兑现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合作者和全体员工的郑重承诺,证明了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企业!
二是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为动力,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脱胎换骨和持续发展。
作为成立最早的老国企之一,潍柴曾因为陈旧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种种束缚,制约生产力发展,公司一度濒临破产。在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通过改革打通了企业快速走向资本市场的渠道,形成了独具潍柴特色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催生了新的观念,造就了新的机制,创造了速度和效益。
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谭旭光指出,自主创新是潍柴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使潍柴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2005年3月,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三排放的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在潍柴诞生,之后国四、国五10L和12L、5L、7L大中小功率“蓝擎”动力相继问世,奠定了潍柴在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以产品进入重型卡车、工程机械和客车动力配套市场为标志,确立了潍柴通用动力集团的战略地位。潍柴坚持“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理念,为中国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设备、船用机提供了“中国心”,开始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1998年以来,潍柴累计开发新产品和专项配套产品5800多个,获得专利506项,主持、参与国家863项目18个,主持、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27项,为行业技术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自觉践行“企业发展不仅要依靠人,更是为了人”的理念。
人才工程的建设,是潍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潍柴全力推进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以国际化的视野,建立面向全球的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化素质、勇于创新、持续学习、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谭旭光指出,潍柴培育了“人本”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其精髓是“包容、沟通、责任”。在资本市场运筹帷幄的同时,潍柴坚持“文化引领,战略驱动、主动融合、打造特色,提升企业软实力”,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统一了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目标。
尽管今天的潍柴,已经站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最前沿,但谭旭光表示:潍柴永远不会放弃改革创新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发展前进的脚步,集团今后的战略定位和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集团,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跻身世界500强。
全国总工会及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以及山东省和潍坊市的各级政府领导出席了潍柴建厂65周年庆典仪式,山东省主要领导还向潍柴集团发来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