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汽车变速器企业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衷心感谢协会多年来对青山公司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颁布。衷心感谢协会多年来对我们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支持!我们期待着,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伟大进程中,能够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一、关于青山公司的基本情况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专业汽车变速器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汽车变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支撑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公司位于重庆市璧山县青杠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65年。经40余年的发展,现已具备年产各类变速器220万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总资产18亿余元,员工2000余人。
2009年,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622”战略杰出贡献奖、技术中心获国家技科部等6部委确认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公司全年可望实现产销各类汽车变速器180万台以上,营业收入突破28亿元。
我公司原来是一个单纯的兵工企业。1980年,公司实施军转民,陆续研发、生产了摩托车传动部件;1984年,采取技贸合作的方式,研发生产了微车变速器并逐步实现国产化,进入汽车行业;1994年,与国外公司合作开发微型轿车变速器并实现产业化;1998年与国外公司合作,实现第一款自主研发微车变速器产业化;2005年,建立1.6-2.5L手动变速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谱系;2007年,建立TS-PDS产品开发流程、形成自主开发体系;2008年,混合动力车用变速器研发成功,国家863项目——DCT开发成功,军用特种车辆变速器研发成功;2009年,AMT自动变速器实现产业化;2010年,军用特种车辆变速器实现产业化,牵头修订的汽车机械式变速器行业标准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
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青山公司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了一支层次结构基本合理的研发队伍,形成了覆盖微型汽车、轿车、轻型车的手动、自动变速器产品谱系。青山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产品谱系最全、产销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汽车变速器专业厂家。
二、关于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认识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国齿轮行业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经过初步学习讨论,我们认为,《纲要》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贯彻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既具有前瞻性,更具有可行性,必将引领行业企业在 “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发展。《纲要》指出,“要扭转高端齿轮传动装置及其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自主品牌汽车自动变速器实现主业化”,这是对青山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我们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现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向各位汇报青山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
三、关于青山公司“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全球汽车变速器技术被各大整车企业及其变速器供应商所掌握。特别是自动变速器技术,仍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短板”。MT、AT、CVT技术成熟,DCT、新能源变速器已打破少数几家企业的技术垄断,成为各大整车及变速器企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
从国内看,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国内变速器企业发展迅速。在手动变速器领域,国产品牌已占主导地位,商用车(重、中、轻、微)变速器、中低端乘用车变速器、工程机械换挡变速器配套已基本立足国内生产。自动变速器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取得了AMT、 CVT、3~8AT、DCT的科研产业化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实现了小批量产业化。如吉利AT、青山AMT、奇瑞与杭州依维柯联合开发的AMT 等。但国内对高端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需求仍依赖进口,本土变速器企业调整自身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任重而道远。
与欧、美、日等汽车变速器强国相比,我国变速器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竞争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内年销售收入超10 亿元的变速器企业不足10家;二是变速器研发投入较少,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短缺,开发装备与技术数据积累不足,难以满足整车企业高水准、快速同步开发的需求;三是产业链技术、工艺落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尤其是自动变速器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四是电子原器件、高精度齿轮、高强度轴承、摩擦材料、机电液一体化零件及密封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国外;五是变速器标准化落后于产品产业化,原始创新和发明专利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汽车行业政策与法规影响
一是节能减排法规日趋严格:国务院已提出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 50%,并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国家对汽车的排放和油耗控制法规越来越严格,即将发布的三阶段油耗法规要求油耗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0%以上。
二是积极推行节能环保产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的汽车。《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行实施细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草案)等政策的出台也将大力推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及产品的发展。
三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降低石油消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等,表明了国家对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的支持。
四是鼓励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支持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国家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表明了国家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总成核心技术掌控能力的支持,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挡MT、AMT/DCT自动变速器与变速器电控单元(TCU)、自动变速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的开发。
(三)变速器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法规的日趋严格,节能、环保、安全、适用、经济成为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要求。在传统汽车领域大量采用汽油机涡轮增压(TC)技术,可变配气系统技术:VVT、VVL以及电磁(液)气门等,稀薄燃烧技术:FSI分层燃烧技术、GDI缸内直喷燃烧技术,轻量化技术,能量回收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新能源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为适应整车和发动机技术发展要求,变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
小型轻量化,提高扭矩重量比;
多挡化,轿车变速器已经达到8挡;
注重NVH和换挡品质技术的研究,提高舒适性;
提高轴承、齿轮效率,降低控制压力等高效节能化技术得到进一步重视;
DCT、新能源变速器是目前技术创新的主流。
总之,变速器技术发展的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舒适性、安全性要求。
(四)青山对标行业存在的差距
从产品平台看:微车变速器经典产品平台少,产品有待升级,自动变速器产品尚未实现主业化;轿车变速器经典产品平台少,无六挡及其以上产品和高端自动变速器;新能源汽车还停留在手动变速器的适应性阶段。
从能力平台看:手动变速器设计分析手段需完善,设计流程水平需提高;自动变速器的核心技术和控制策略还没有完全掌握;变速器的车、机、器一体化开发能力薄弱;试验设备、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不能满足高端自动变速器开发需求;
从管理平台看:对标、策划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数据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低,尚无系统支撑;管理机制与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
从资源平台看:产品开发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技术领军人才缺乏;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等社会外部资源利用不充分。
四、关于青山公司 “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兵装集团“211”战略为统领,全面加强以产品平台、能力平台、管理平台、资源平台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化建设,搭建MT、AMT、DCT、新能源四大产品平台,提升设计、分析、试验、验证、匹配五大能力,把青山公司打造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变速器企业。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2012年。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基础条件。全面搭建产品、能力、管理、资源四大平台,具备较强的变速器设计、分析、试验、验证、匹配能力;完善MT、AMT、DCT、新能源四大产品平台,满足中国汽车整车发展需求;创建国家级试验验证中心,发布MT和AMT 产品技术标准和试验验证标准。
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形成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1-3个海外研发分中心;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工程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满足中国汽车整车发展需要的MT、AMT、DCT、新能源四大产品平台。
2、各大平台建设目标
(1)产品平台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手动变速器完成产品升级,完善产品谱系;自动变速器完成产品谱系;新能源变速器完成强混、纯电动汽车变速器预研。
第二阶段:2013~2015年。MT手动变速器提升产品技术,提高可靠性,适应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自动变速器完善产品谱系,优化提升产品技术,实现第二代技术的升级;新能源变速器完成强混、纯电动汽车变速器产业化研究。
(2)能力平台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
具备较强的测试测量技术,完善的CAD、CAM、CAE能力;拥有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试验流程及产品总成的成套试验验证设备核心验证能力;具备手动、自动变速器高精度、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试制能力和样机装配条件。
第二阶段:2013~2015年
CAE分析技术在变速器的整个开发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拥有国家级试验中心,具备完整的变速器台架试验流程、整车试验流程及成套验证设备;完全具备手动和自动等各类型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的试制能力和总成的全自动检测;掌握自动变速器相关电子控制技术。
(3)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
创建PDM管理平台和产品设计平台数据库,形成较强的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化设计能力;建设实时协同设计CAD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2013~2015年
拥有完备的PDM管理平台和设计开发软件,全面实现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化设计;建立高效、协调、统一的科研开发网络系统,满足产品研发、标准化管理需要,实现供应商、用户开发信息共享;初步建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
(4)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
加强核心队伍建设,增大引智力度,优化内部科研资源,全面开展外部资源利用工作,在绝大部分关键问题上拥有自主能力;科技开发投入比例达到6%以上。
第二阶段:2013~2015年
持续建设高素质、兼具卓越创新能力的科技团队;深度整合国内外资源,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在涉及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能力;完善科研投入的长效机制,科技开发投入比例达到6.5%以上。
(三)发展措施
1、产品平台措施
(1)产品开发计划。大力发展MT 微车变速器、轿车变速器,完善产品谱系。大力发展AMT 轿车变速器。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变速器,研发混合动力变速器,形成弱混、中混产品系列,研发纯电动变速器。
(2)技术研究计划。提升设计、分析、测试、试验、制造五大过程技术研究能力,围绕齿轮材料S-N曲线、整车载荷谱自动变速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
2、能力平台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国汽车变速器领域“自主研发最强、新品研发最快、适应市场最好、资源配置最优、人才进步最大、行业贡献最高”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快青山公司海外研发分中心建设。
(2)设计分析、测试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的设计分析软件和与之匹配的测试条件,掌握虚拟设计技术和结构静力学、动力学、多物理场分析以及动力学仿真等在内的变速器CAE分析方法与手段,实现分析与测试验证的高符合性。
(3)试验验证能力建设
建立国家级试验验证中心,具备完善的总成、液压件、部件及电器原件的试验验证能力,有效开展变速器同步器可靠性、NVH性能、离合器系统性能等试验验证。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主机厂及国外专业机构合作,完善流程,建立变速器标定、评估系统。
(4)工艺开发能力建设
通过加强试制中心建设,形成完善的各类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的试制能力满足公司新品研发需求;通过推广CAM技术应用,建立完善的变速器箱体、轴、齿轮等零部件制造工艺技术数据库;通过提升工艺水平和装备能力,采用高转速、高精度加工中心,装配柔性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控制,提升防错装置及自动检测能力,实现主观判断向客观判断转变;加强与主机厂、供应商的合作,深入开展对新材料及专用材料的基础研究,逐步建立各种材料的应用数据库,有效积累相关试验数据。
3、管理平台措施
(1)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基本的PDM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实现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开发数据共享。完善PDM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供应商、用户开发数据共享。
(2)流程与标准化。建立、完善手动变速器开发流程、试验流程和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自动变速器开发流程、试验流程和标准化体系;探索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开发流程、试验流程和标准化体系。
(3)研发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构建车、机、器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协作机制,坚持“国际合作、自主开发”的研发模式,搭建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三个层面相互依托与促进的科研体系,形成完善的分配、竞争、培训、成长等机制。
(4)知识产权管理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及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范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平台和保护体系,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使公司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企业。
4、资源平台措施
(1)加强科技团队建设。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到2015年,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由国家级、省部级及海外高级专家组成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到2015年,拥有科技人员总量占员工比例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70%以上。加强科技人员培训,一是加大投入,科技人员培训专项基金占科技开发投入比例达到7%;二是结合项目课题、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实施培训;三是创新内部培训管理模式,实施系统性的知识管理,抓好变速器研发与制造知识开发,打造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变速器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复合人才。
(2)整合优化内部科研资源,开展外部资源利用。有效利高校、科研院所、主机厂、供应商等国内外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由系统内逐步走向系统外和国际化。
(3)科技投入及资金筹措。健全研发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科研开发投入到位,全面满足公司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需求。2010年——2015年,预算投资10亿以上。
资金筹措:通过加快营运资金周转和对折旧资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争取承担国家、集团公司与地方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拓宽融资渠道的贷款结构等方式,满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