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至13日,2012"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国家标准委、日本经济产业省、德国大使馆、德国日本长崎县、北威州、“十城千辆”示范城市等中外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代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科院大化所、18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美国阿岗实验室、弗朗霍夫研究院、TUV、NEDO、UL等中外研究机构,上汽、北汽、长安、奇瑞、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上海电驱动、大众、丰田、宝马、日产、通用、三星、日立、英飞凌、江苏双登、厦门钨业等国内外主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由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日报社共同主办,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所承办。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从政策规划、科技支撑、示范推广、国际合作等层面总结了中国十年电动汽车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并表明愿与世界各国就电动汽车发展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出席论坛并讲话
同时,与会代表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组织了电池、电机系统和关键材料,充换电基础设施相关的多个圆桌论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政府及企业代表也介绍了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经验,中外代表共同探讨了电动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并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
面对当前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在交通领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转型和应对能源、环境难题的重要举措。为突破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推进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美、日、德等主要电动汽车生产国纷纷针对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定产业激励政策、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中国近年来也为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撑。一方面,从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发布、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启动,到今年4月科技部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近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有利于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全面形成;另一方面,自2001年至“十二五”初期,国家科技计划累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科研经费持续支持电动汽车科技攻关,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构建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初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十二五”下半期既是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产学研单位应该紧紧抓住世界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立足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尝和探索,力争实现以纯电驱动带动汽车工业转型的国家战略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