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政策法规

收藏!“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与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2024-01-15 | 来源:制造前沿 | 作者:
   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招。

  『制造前沿』推出“专精特新系列报道”,从专精特新企业的概念、评定、培育情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维度分篇报道,力图刻画我国优秀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全貌。

  “专精特新系列报道”开篇我们聚焦"专精特新"企业的评定与政策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成“强链补链”生力军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供应链体系重构,各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风险逐渐显现。我国自制造强国战略实施以来,制造业生产水平和影响力均大幅提升,但在医疗器械、电子通信、集成电路、核心工业软件、高端材料、精密设备等重点领域仍需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普遍存在且呈现产业链上下游共生发展生态不完善、专业技术、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区域产业链同质竞争严重等现象,亟待推进基础应用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专精特新既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亦是中国企业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取胜之道。

  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中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2022年中小微企业数量达5,20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收在整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中的占比为58%。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参考。


图/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2022年

  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增强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实支撑,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专特精新中小企业,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将成为未来推动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从专精特新概念首度提出到2023年8月,全国已经培育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了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20万家,分布在制造业中各个需要“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关键细分领域,在产业链强链稳链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的培养目标是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百十万千”,即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内涵分析与评定办法

  ●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专精特新企业是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可将此类优质中小企业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类。『制造前沿』已将评定文件进行整理,文末可直接下载。

  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

  申报流程:由优质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登录培育平台参与自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对企业自评信息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申报标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包括“直通车”和“评价指标”两种方式,若企业不满足直通条件中任何一条,还可通过指标评价进行申报。“评价指标”的考核维度包括创新能力、成长性、专业化三类六个指标,评价得分达到 60 分以上(其中创新能力指标得分不低于 20 分、成长性指标及专业化指标得分均不低于 15 分)即可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


图/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来源:工信部、36氪研究院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

  申报流程:由创新型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组织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申报标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首先需满足细分市场从业年限、研发投入强度、营收规模等三方面基本要求,且专、精、特、新等四类十三项指标综合评分达60分以上或通过直通条件认定标准即可进行申报。


图/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来源:工信部、36氪研究院

  专精特新“小巨人”:以专注铸专长、以精益出效益、以特色赢市场、以创新谋发展,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力量。

  申报流程: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和实地抽查,初审通过的向工信部推荐,工信部组织对被推荐企业进行审核、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申报标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共六个方面,分别提出定量和定性指标,考虑“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排头兵,被认定企业需满足全部指标要求。同时为避免部分创新能力、“强链补链”作用极为突出的企业因“偏科”问题无法通过“小巨人”企业认定,该认定标准同样设立了创新直通条件:(1)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2)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 50 强企业组名单。


图/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

来源:工信部、36氪研究院

  创新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工作主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负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工作则主要由工信部负责。


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来源:工信部、头豹研究院

  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审标准呈现出规范化、明确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以及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方面,可以说是层层精选、优中选优。以第三批和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审标准为例,第五批与第三批次相比,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四个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在专业化和特色化两个维度上相对降低了评审的标准,从而在评定工作中能够关注到更多细分领域中的优质中小企业。除上述四个维度外,第五批的评定标准中还增加了产业链配套指标与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更加重视产业重点领域与产业链关键环节。


  图/专精特新企业评定标准 (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

  


 

培育历程

 

  2011 年 9 月,工信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发展作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此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从战略设计、基础设施、人才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养体系进行了不断完善。总体来看,我国专精特新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战略布局阶段(2011-2016年)、初步实施阶段(2016-2019年)、加速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


图/“专精特新”培育历程,2011年至今

  战略布局阶段重在概念厘清和专精特新实施途径的部署,2013年起在工信部的主导下在全国试点并逐步推广;伴随着2016年工信部牵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认定体系和培育机制的落地,专精特新正式进入初步细化实施阶段,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以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正式实施、政治局会议将“ 专精特新”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 专精特新”迈入加速发展阶段。2022年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三个层次,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更为清晰的刻画,同时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整体战略基础上陆续出台相关金融财政、融资支持及便捷化服务等支持政策,并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 专精特新”发展重点。


相关政策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历了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前期准备,已逐渐从一项部门政策演变为国家政策,进而又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现阶段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制造前沿整理相关政策如下:

  ●国家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021年到2023年,中央多部门在相关政策文件及会议部署中强调“专精特新”。关于培育工作的国家政策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研发投入及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


图/专精特新国家政策,2021-2023年

  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工信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领航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地方政策

  为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省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各地因具体情况差异而有所不同。

  地方政策涵盖了认定奖励、服务补贴、研发和机构补贴、金融支持和综合服务等方面,旨在通过多方资金流入解决目前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等资金困境,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在细分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图/专精特新地方政策梳理,2022年

  ●金融支撑政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多具有高技术投入、高人力资本投入和轻资产的特点,往往需要大量长期性资金投入。

  为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银行业和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手段合力推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如积极推动北交所成立主攻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开发金融产品发放专精特新贷等融资借贷手段以及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对拟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培育、投融资对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图/支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金融模式,2022年

  为进一步改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情况,2021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注册成立,并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开市,至今运行已届满两周年。

  自北交所开市以来,已为231家企业提供了IPO融资等服务,累计募资规模超460亿元。截止2023年11月22日,231家上市公司累计总市值超3427亿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比均超八成,专精特新企业115家,占比达49.78%,高于中证1000(26.90%)、创业板(33.28%),与科创板(57.45%)接近。

  参考资料:

  [1]《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白皮书》.头豹研究院

  [2]《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洞察报告》.36氪研究院

[ 业界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