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召开期间“机器人和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论坛”、“新能源汽车齿轮制造技术论坛”、“齿轮质量控制与热处理工艺论坛”、“齿轮磨削技术论坛”四个分论坛同步召开,为与会者提供了更加深入、专业的交流平台。

在“机器人和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论坛”的报告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发表了精彩演讲。
西北工业大学付晓军副教授以《行星滚柱丝杠传动及其关键技术》为题,分享了在创新结构设计、动态特性建模、国产化技术突破等方面的内容。
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魏沛堂教授以《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与直线型电驱动关节开发探索》为题,分享了行星滚柱丝杠与直线电驱动技术结合,直击人形机器人关节的高功率密度、高精度、高可靠性需求,有望推动下一代仿人机器人的实用化进程。
上海山田刀具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韩向以《精密驱动未来:超硬刀具赋能齿轮制造的高效高质升级》为题,讲述了山田刀具通过超硬刀具的技术迭代,为齿轮行业提供了一条“精度-效率-成本”三角优化的可行路径。山田刀具的实践案例表明,国产高端刀具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技术实力,未来有望在精密制造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上海恩太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应用研发部部长张浩佳以《新一代喷丸技术在新能源齿轮和机器人高精传动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上海恩太通过新一代喷丸技术的智能化、复合化创新,为新能源齿轮和机器人传动领域提供了从“材料改性”到“工艺增值”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上海恩太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协同,正在打破日德企业在高精传动表面工程领域的技术垄断,其“以表面强基,以工艺提质”的路径,为中国智造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卫青教授以《螺旋锥齿轮设计制造闭环技术及软件》为题,分享了其团队在螺旋锥齿轮领域的技术突破,体现了理论+工程+软件的深度融合,为我国高端齿轮制造自主化提供了重要工具支撑。
重庆理工大学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彭东林教授以《机械传动误差在线监测新技术与仪器》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时栅位移传感器和二次包络蜗轮蜗杆的成果进展情况,突破了传统离线检测的局限,为高精度装备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上海大学辛子华教授以《新装备时代齿轮制造业机遇与挑战》为题,讲述了关于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回顾了行业发展路程,介绍了其团队在技术自主化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的重要性。
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俊阳副教授以《高性能传动与驱动关键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为题,讲述了高性能传动与驱动技术作为高端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剖析了国内外技术格局,揭示国产化突围路径,为产业升级提供战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