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裁、德国库卡中国区前总裁孔兵11月3日在深圳接受财新记者的专访时表示,按照万名产业工人的机器人密度来看,中国仍与全球最领先的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有差距,但市场规模及增速已成为全球第一,“实际上成本临界点已经到了”。
“以汽车行业为例,每万名工人大约有700至800台工业机器人,中国则只有20至30台,但中国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第一大国,预计今年工业机器人的总装机量可能已经达到7万台”。
孔兵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普及于2009年开始,随着用工成本增加、新一代年轻工人态度转化令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不断增大,从传统的汽车行业到食品、饮料、手机、电脑等产业,这令机器人成本大幅降低,而与此相反的是,雇佣工人的成本则在不断上涨。
“如果算上补助、福利等,三班工人的人工成本,两至三年已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费用相当,因此对于一些工厂而言,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很容易的决定,工业机器人工作时间更长,能够接受更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考虑到产品质量更稳定、安全事故减少”,孔兵表示。
面对工业机器人的大面积普及,不少声音担忧指可能会带来工人的“失业大潮”。对此,孔兵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相反会推动工人技能升级,尤其在操作工业机器人的领域,其实仍存在较大人才缺口。
“目前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有没有合格素质的工作人员来操作这些机器人,这些人才需要懂得编程、操作、维护这些技能,目前来看,相关缺口仍然比较大,短期内可能是瓶颈,但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操作会更加智能化,并非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