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加以实施。1912年,约瑟夫·熊彼得最早提出传统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是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可分为五种具体情况:
1)开发新产品,即创造出尚未为消费者所知晓的新产品;
2)创造新的生产方法,即采用在该产业部门尚未知晓的生产方法;
3)开辟新的市场,即开辟国家和那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尚未进入过的新市场;
4)获得新的供应商,即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即创造或者打破原有垄断的新组织形式。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自主创新是指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主体未来获取或强化竞争优势,通过主动努力获得主导性创新产权,进而追求创新超额收益的开放性活动。自主创新是破解结构不合理和增长方式粗放等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难题的必然战略选择,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难题的战略安排,是破解提升国家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
自主创新类型
根据技术创新源(指率先将某项技术开发至可应用状态的企业或个人)的不同,一般将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
1)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技术体系。原始创新具有率先性,通常率先者只能有一家,其他都只能跟随。原始创新的难度最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风险很大,即使在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也仅为5%。
2)集成创新
集成创新是一种源于系统创新要素集成基础上的自住创新,是创新主体利用各种信息和管理技术等,对各种创新要素进行选择、优化和整合,以最佳的结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功能倍增和能适应更高目标的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产品所应用到的所有单项技术都不是原创的,都是已经存在的。集成创新的优点在于创新主体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充分借鉴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同事又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并且成本低、周期短、风险小,有利于创新主体加速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国际上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实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普遍做法,是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和再创新的过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而不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全新产品。
以上三种类型的自主创新中,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主要形式。一般来说,原始创新的源头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后才有企业的介入;而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主要在企业,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是后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