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在全部46个竞赛项目中,有42个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22岁,其余如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信息网络布线和飞机维修4个有工作经验要求的综合性项目,选手年龄限制为25岁。可以看出,这是一项以年轻人为主场的国际性技能大赛。很显然,中国队收获这样的成绩值得中国骄傲,这样的年轻人也应该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或者偶像。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国技能人才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业一线,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更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延续多年的“招工难”“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招技工难”“技工荒”。当前即便一些企业开出高薪也招不到人,企业急需的一些高技能人才依然“一人难求”。
导致技能人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为技能人才培养阵地的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着短板。职业技术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却陷入了年轻人报考意愿不足的窘境,甚至一度成为“差生教育”的代名词。其次,技能人才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的普遍现象,使得制造业一线对高素质年轻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制造业一线职工的月平均薪酬水平大约为五六千元。较低的薪酬导致大量人员从制造业流出,形成了一些年轻人宁肯去跑快递当骑手也不愿进工厂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予以纠正。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2021年,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要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突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天花板”。在企业层面,许多制造业企业也采取了涨薪、完善福利等积极措施留住人才。此外,不断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大力增强职业教育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已取得积极成效。还要注意,近年来,各地为吸引人才,不断推出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其中,高级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不仅与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享有同等的优惠条件,而且多地还在推动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的直接落户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