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这意味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深刻认识中小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指中小企业通过实施绿色经营管理战略,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或生产绿色产品,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标。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积极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行绿色办公、积极承担绿色责任等;二是绿色技术与产品,主要是中小企业采用绿色技术,生产符合绿色产品标准、能够通过绿色认证的绿色产品;三是节能环保绩效,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防治两个方面。
绿色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绿色发展是人类面对的共同课题,尤其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严峻,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强调绿色发展将影响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推动各国利益紧密相连,成为各国的广泛共识。中国的绿色发展,倡导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强调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公众增强绿色发展意识,为世界提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需要聚焦主业、突出优势、不断创新、规范经营,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既是中小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客观约束条件,在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单位能耗产出水平,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强化绿色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绿色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助于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构建,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符合国际标准,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绿色发展与中小企业经营绩效改善具有协同效应。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市场对绿色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增加市场份额或者占领新市场。同时,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也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其商业利益来源于大量绿色技术正获得突破性进展,应用这些新技术孕育大量尚未开发的商业机会,这种创新创业尤其适合规模小且灵活性高的中小企业。
绿色发展成为开展国际合作的共同主题。绿色复苏是世界各国在新冠疫情之后提出的共同主题,欧盟主要成员都已经明确表示要走绿色复苏之路,美国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相关绿色项目方面加大投资,作为更广泛的经济复苏计划的重要一部分。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已经日益成为企业发展和公共治理的主流,成为各国追求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指标。
我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我国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中央层面,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中都明确提出推动中小企业、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山东、天津、杭州等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配套措施不断丰富,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制造业较其他行业绿色发展压力更大。行业属性是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投入的重要因素,相比其他行业,制造业是治污投入最多的行业。治污投入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压力不仅来源于政府部门,还来源于行业竞争、社会舆论与监督等。此外,虽然中小企业较大企业技术、资金实力更弱,但其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并不比大企业小,同样需要快速响应政府、社区以及群众的绿色诉求。
园区是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发展重要载体。园区是工业生产制造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责任主体。近年来,各类园区和工业企业在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其中不乏大量的中小企业,其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材料化工等多个行业研发出关键的行业绿色发展技术,充分发挥了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在推动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模式行业差异较大。中小企业涉及领域广、行业多,绿色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不同行业差异较大。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行业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废水、废气的处理和回收利用;设备制造行业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推行绿色制造技术,采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等,生产出保护环境、提高资源效率的绿色产品;生物医药行业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污染防治为核心的对危险的固体及液体废弃物的处理。
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绿色发展能力仍待提升。一是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大、污染治理成本高存在较大矛盾,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短缺选择延缓绿色发展投入。二是中小企业的技术相对落后,存在基础设施和装备陈旧、技术革新不足、实现绿色发展的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的现象。三是中小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尤其在绿色发展方面人才瓶颈明显,对污染防治技术和专业设施缺乏了解,制约了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监管有待优化。一是环保监管仍须加强。中小企业排污设施“昼关、夜开”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污染源监管难覆盖,且政府与企业在污染治理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少工艺落后、污染较大、缺乏环保减排设施的中小企业尚未纳入监管范围,存在“漏网”现象。二是监管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地方采取环保“一刀切”作法,为应对临时环保检查、重污染天气治理等,采取临时性的关停限产措施,不仅不能根治环境污染问题,也容易引发生产波动和失业,不能达到帮扶发展的效果。
绿色发展意识有待加强。一是中小企业主对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更多注重短期经济利益,对生产工艺改造缺乏内在动力,缺乏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往往未真正意识到绿色发展的潜在竞争优势,对长期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导致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投入程度不够,影响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成效。三是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宣贯不够,政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提升,存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加强示范引导。研究评选绿色星级企业和节能标杆产品,对生产流程绿色环保、产品品质高的中小企业给予表彰和鼓励,梳理总结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经验,及时宣传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更多企业学习绿色发展模式。二是强化绿色发展培训。加强政策宣贯,助力中小企业及时掌握绿色发展优惠政策,提高绿色发展意愿,鼓励中小企业主动公开环保信息,推动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和义务。三是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严肃查处中小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反面案例的曝光,营造保护环境的守法氛围。
完善财税支持政策。一是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力度。从支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引导和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提高绿色发展意愿。二是完善财政奖补体系。进一步优化环保激励、节能技改等方面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提高资金激励绩效。三是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优化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加大低息绿色信贷支持,给予优先授信、提高额度、降低担保等支持。
促进绿色技术应用。一是大力推动清洁生产。以绿色技术应用带动绿色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发挥数字化潜力。对绿色生产过程实施数字化远程监控,推动大数据实时联动,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三是鼓励产学研协作。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技术交流,联合技术攻关,通过协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应用。
提高绿色服务水平。一是建立绿色发展咨询服务机制。鼓励组织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清洁生产管理、环境风险研判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大力培养绿色专业人才。推动中小企业和高校加强人员交流和互动,拓宽企业人才培养渠道。三是加强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园区环境治理综合服务能力。
优化绿色监管方式。一是严禁监管“一刀切”。对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工作加强规范引导,优化对中小企业环保和绿色发展情况的监督管理方式。二是优化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减少绿色发展相关项目准入限制,营造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中小企业绿色发展项目审批流程,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压缩审批时间,实现分类治理,精准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