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2024年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9.2万台,预计未来十年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1万台以上。
2024年,协作机器人市场预计将同比增长47.9%,达到9.2496万台。主要需求来自汽车和电子行业,但在非制造业领域,如咖啡店、餐饮、医疗、农业等行业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
从国家来看,中国在政府支持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预计2024年将同比增长177%。除了中小企业加速自动化进程外,非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也在增加。欧洲市场中,德国为中心的需求正在扩大,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二次电池和电子零部件的生产预计将增加。由于对美国市场的出口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中国制造商将目标市场从北美转向欧洲,并加强了在该地区的营销力度。
在美国,制造业投资的扩大预计将推动2024年市场增长约135%。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汽车行业,生产自动化需求不断增加,制造商们正在加强对汽车、二次电池和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非制造业方面,韩国制造商将目标瞄准餐饮行业,推出了用于烹饪和咖啡师的协作机器人系统,同时按摩用途的协作机器人也开始受到关注。在日本,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和灾害应对需求推动了自动化需求的增长,预计2024年将同比增长128%。各种规格和价格的产品被投入市场,且日本制造商的采用率正在逐步扩大。在韩国,造船业、防卫产业、智能农业、医疗、机场、咖啡店等多领域的协作机器人引入正在增加。
各制造商在需求扩大和增长预期的驱动下,正在加强国内外的生产能力。ABB在2023年加强了北美工厂,并计划在2026年开设欧洲工厂。与欧姆龙合作的德国Neura Robotics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至德国,以加强其在欧洲的业务。KUKA也在推进中国工厂的扩张。台湾地区的Techman Robot(台达智能)计划在2025年投入新工厂,并计划推出可搬重量为3公斤和30公斤的新产品。
中国的AUBO Robotics(遨博智能)计划到2026年构建年产6万台的生产体系,上海JAKA Robotics(上海节卡机器人)计划在2024年实现5万台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在日本进行生产。Elite Robot(苏州艾利特机器人)在中国国内进行集中生产,年产量为8000台。DOBOT(深圳市越疆)也在中国运营年产8000台规模的工厂。韩国的Doosan Robotics(斗山机器人)计划从韩国单一国家生产模式转向到2026年实现四个国家的生产体系。
在日本制造商中,发那科拥有年产2万台的协作机器人生产能力,而安川电机正在构建全球最优生产体系,并在日本、欧洲、美国新建和扩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