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工业领域服务平台,行业技术的领航者;
把齿轮传动之脉搏,谱信息时代之新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行业分析

“灯塔工厂”的发展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04 |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 | 作者:薛金萍、陈毅莹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发展,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重塑。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以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制造强国计划,近几年风靡全球的“灯塔工厂”不仅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践行者,而且成为引领各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路明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始终坚持《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深入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重要政策导向,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变革发展的关键契机,充分借鉴“灯塔工厂”的成功经验,有助于加快迈上“智能制造”新台阶,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灯塔工厂”的基本概况

  (一)概念和特征

  “灯塔工厂”是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携手麦肯锡咨询公司推出的概念,并于2018年正式启动全球“灯塔工厂”网络项目。“灯塔工厂”是指成功将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即工业4.0技术)从试点阶段推向大规模整合阶段并实现重大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工厂,是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路人。

  “灯塔工厂”拥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有必备特征,主要是对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AI)、工业物联网(IIOT)、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技术的广泛融合与综合应用。作为工业4.0技术的应用典范,“灯塔工厂”特征的具体表现有4方面。

  一是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在规模经济、制造水平、定制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在业内有重大影响。

  二是在工厂内部数字化和打通端到端价值链方面拥有多个成功应用案例。

  三是在开发、管理、需求等方面采用模块化、分布式、可扩展、可持续的技术平台。

  四是具备管理变革、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等创造价值的关键推动因素。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制造业大国,均有本土“灯塔工厂”,且数量排名与制造业规模排名基本吻合。因此,“灯塔工厂”的数量排名可谓是制造业大国排名的晴雨表。截至2023年12月,全球“灯塔工厂”网络已有153家成员,遍布29个国家。

  (二)遴选标准

  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启动“灯塔工厂”项目,旨在对全球各行业先进制造领军企业进行筛选评价,遴选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工业4.0”示范者。入选“灯塔工厂”在全球领先技术的应用、关键绩效指标的提升、核心推动要素的配备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领先技术标准。入选“灯塔工厂”有先进、严格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对自动化、IIOT、数字化、大数据分析、5G等核心技术应用。评判是否符合“灯塔工厂”的首要标准就是拥有这些第四次工业革命具备的必备特征。

  2.关键绩效指标。“灯塔工厂”的评选关注是否在5项关键绩效指标(KPI)中获得重大提升,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敏捷性、加快上市速度、实现定制化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核心推动要素。“灯塔经验”揭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6大核心推动要素。(1)能够持续学习、快速试错、产品快速迭代与设计优化的“敏捷方法”;(2)实体与数字结合的跨职能高效合作的“敏捷数字化工作室”;(3)基于工业物联网建立稳定灵活的技术底层架构、采集数据和监控系统的“工业物联网堆栈”;(4)通过基于员工独特需求定制学习计划、技能培训等提高劳动力技能、打造数字化人才的“工业物联网学院”;(5)与供应商、客户等开展合作、共同创新的“技术生态系统”;(6)从首席领导者到工厂基层创建的、发挥变革指挥中心作用的“转型办公室”。

  (三)模式

  1.工厂模式。“灯塔工厂”的模式主要分为3类:(1)在特定的单独生产场所内部的“工厂灯塔”,主要特征是拥有数字装配与加工、数字设备维护、数字化绩效管理、数字质量管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成功应用案例;(2)创新端到端价值链的“端到端灯塔”,主要特征是在供应网络连接性、端到端产品开发、端到端规划、端到端交付、客户连接性等方面拥有成功应用案例;(3)在节能减排方面使用技术典范的“可持续灯塔”,主要是从已有的“灯塔工厂”中评选。目前,在全球153家“灯塔工厂”中,“工厂灯塔”有99家,“端到端灯塔”有54家,其中,还包含17家“可持续灯塔”。

  2.业务模式。“灯塔工厂”主要有4种业务模式:以标准化为中心的“扎根制造”、以订单为中心的“快速交付”、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和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中心的“最佳产品”。

  全球及我国“灯塔工厂”的发展现状

  (一)全球

  1.数量快速增长。自2018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评选出第一批9家“灯塔工厂”之后,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评选出11批次、153家“灯塔工厂”。

  2.集中分布在亚欧地区。全球153家“灯塔工厂”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地区。分大洲看,亚洲最多,共105家;欧洲第二,共32家;北美第三,共12家;南美第四,共4家。

  分国家看,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62家,占比40.5%;印度13家,占比8.5%;美国11家,占比7.2%;德国7家,占比4.6%;土耳其6家,占比3.9%。全球153家“灯塔工厂”的总部主要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3个地区,其中,位于亚洲的有75家,位于欧洲的有40家,位于北美的有38家。

  从总部隶属的国家看,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中国48家,占比31.4%;美国38家,占比24.8%;德国14家,占比9.2%;法国10家,占比6.5%;印度9家,占比5.9%。

  3.行业分布广泛。根据目前153家“灯塔工厂”所属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先进工业领域有82家,消费品领域有25家,医药和医疗产品领域有23家,流程工业领域有23家,广泛覆盖了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护理产品、汽车、医药、医疗设备、食品饮料、电气元件等25个细分行业。其中,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电子产品行业22家,家用电器行业16家,汽车行业14家。

  (二)我国

  1.数量居全球首位。自2018年“灯塔工厂”评选以来,截至2023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已累计评选出11批次、153家灯塔工厂,其中,位于我国的有62家,占比高达40.5%。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具体看,2018年—2023年,我国分别有3、3、10、15、11和20家工厂入选。这充分证明我国制造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焕发出澎湃活力。

  2.主要分布于各制造业大省份。我国的 “灯塔工厂”主要分布在18个省份。总数排名前6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11家)、广东(9家)、山东(5家)、安徽(5家)、台湾(5家)、上海(4家)。地区分布看,“灯塔工厂”数量在我国各地的排名与当地制造业规模基本吻合,如江苏、广东、山东、台湾等均为制造业大省。

  3.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先进工业领域。我国的“灯塔工厂”主要分布在先进工业、消费品、流程工业、医药和医疗产品4个领域,其中,先进工业领域有45家,占比达64.5%。

  具体而言,我国“灯塔工厂”主要涵盖家用电器(13家)、电子产品(11家)、汽车(7家)、食品饮料(6家)、光电设备(4家)、工业设备(3家)、电气元件(3家)、护理产品(3家)等18个细分行业。

  对比“灯塔工厂”在全球和我国不同细分行业的数据,可以看出4个特点。

  一是我国“灯塔工厂”在石油天然气、物流、采矿、生物技术、农业设备、增材制造等细分领域仍属空白,尚无企业入选“灯塔工厂”。

  二是在医药和医疗设备行业,我国“灯塔工厂”的数量远远落后于全球。全球“灯塔工厂”在医疗、医疗设备行业分别有11家、8家,而我国均只有1家。

  三是在家用电器(全球共16家,我国有13家,占81.3%)、食品饮料(全球9家,我国有6家,占66.7%)、电子产品(全球共22家,我国有11家,占50%)、汽车(全球共14家,中国有7家,占比50%)等行业,我国“灯塔工厂”的数量在全球占比达半数或以上。

  四是在光电设备行业,目前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的4家企业均分布于我国,分别是群创光电、友达光电、京东方和亨通光纤。

   工业4.0关键技术在“灯塔工厂”的规模化应用

  分析全球153家“灯塔工厂”的应用案例发现,工业4.0关键技术是企业创新变革并入选“灯塔工厂”的必要途径。5年来,“灯塔网络”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领先制造企业,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增强现实、机器人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技术,成功应用于领航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灯塔工厂”。

  (一)人工智能技术:为提升管控能力赋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灯塔工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153家“灯塔工厂”中已拥有众多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可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销售、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在生产管控、安全管理、客户服务,在光学检测、噪声检查、自动化测试和维修、能耗预测与优化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如,丹佛斯中国天津工厂采用人工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使客户投诉降低57%;阿里巴巴杭州迅犀试点工厂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与打样,将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了75%;美的集团广州工厂凭借人工智能赋能的光学检测,使检测成本降低55%;三一重工中国北京工厂通过部署人工智能指导下的机械性能优化,将生产能力提升了100%;联合利华中国天津工厂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的端到端最佳订单执行平台,让订单履行损失降低91%。

  (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实时”与“交互”

  “灯塔工厂”主要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工厂运行状态实时监控、远程生产优化、动态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线虚拟调试,打造材料运输系统、客户系统的数字孪生,建立动态能源模型等,从而实现产能和效能的提高以及准备时间的缩减。

  如,宝洁公司美国莱马工厂通过部署数字孪生技术,使产品上市速度提升了10倍;强生消费者保健瑞典赫尔辛堡工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用于产品设计和测试,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25%;安捷伦科技新加坡工厂采用柔性生产数字孪生,将整体制造成本降低了25%;宝洁日本高崎工厂利用数字孪生缩短研发中的鉴定试验过程,将配方变更研发准备时间缩短72%。

  (三)大数据技术:从全局层面优化局部决策

  大数据分析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敏捷性,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根据未来需求自动调整库存,针对能源消耗情况提出预警,通过车间运行数据分析了解设备运行周期、零备件故障等。同时,生成诊断性分析、预测性分析和规范性分析等个性化报告,在全局层面上优化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和控制、物流等方面的局部决策,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如,青岛啤酒中国青岛工厂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测试,将客户订单的交付时间和新产品开发时间降低50%;纬创中国昆山工厂通过大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和能源优化,将能源消耗减少了49%;西部数据中国槟城工厂利用基于历史数据和传感器数据进行预防性维护,将装配流程中的质量偏差率降低了60%。

  (四)物联网技术:“人机物”智能融合

  物联网在“灯塔工厂”中主要应用于优化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和制造质量管理、设备在线监控及故障诊断、环保监测和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预测等,通过传感器、RFID、GPS等融合“人机物”,实现智能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

  如,博世汽车中国无锡工厂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运行监控,将设备综合效率提升了90%以上;西普拉印度印多尔口服固体制剂工厂采用基于工业物联网和高级分析技术的能耗优化,将能耗降低34%;富士康中国成都工厂采用物联网生产质量管理,将质量报警时间减少99%;宁德时代中国宜宾工厂针对能源、排放、废料以及水管理的工业物联网实时数据整合,能耗降低13%;可口可乐爱尔兰巴利纳工厂采用由物联网和自动化支持的“饮料即服务”,交货短缺降低15%。

  (五)云计算技术:数据管理的“云端革命”

  “灯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将设备运行数据等通过5G网络采集到云平台,在云端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通过高效控制和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提升。

  如,联想中国合肥工厂通过给予人工智能“云”端到端供应质量管理,将供应质量废品率降低了55%;施耐德电气印度海得拉巴工厂采用云分析提供动力,使得单位用水量减少了57%;安捷伦科技印度皮塔姆尔普工厂采用基于AI的云预测质量测试,测试效率提升了13%。

  (六)3D打印技术:帮助企业缩短交付周期

  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可用于制造复杂的零部件、模型、工具,节省时间和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灯塔工厂”中,主要用于原型样品制作、快速制造、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等。

  如,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参股的Fast Radius公司位于美国芝加哥的格林菲尔德工厂,通过3D打印快速设计原型将上市时间缩短了89%;惠普公司新加坡工厂采用3D打印技术,使得交货时间缩短了40%;强生消费者医疗印度穆兰德工厂通过3D打印实现敏捷新产品引进,使得设计迭代准备时间降低92%;爱茉莉太平洋韩国乌山工厂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出化妆品定制的新业务模式。

  (七)AR增强现实技术:连接“虚拟”与“现实”

  AR技术是“灯塔工厂”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AR智能眼镜可以远程连线,借助语音交互、AR画面交互、实时翻译等功能,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高效率指导,完成巡检维修等远程支持。此外,也能拓展到样品设计、员工培训、品质管理、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

  如,日月光半导体中国台湾高雄工厂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赋能厂区安全巡视管理,将检测时间缩短了100%;美的多个工厂实现了巡检维修的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提高了50%。

  (八)机器人技术:人机协作提高作业效率

  随着“灯塔工厂”的增加,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机器人协作,不仅能够促进敏捷产品开发、处理物料、生产装配,而且能协助仓储管理、物流运营等。

  如,爱立信美国刘易斯维尔工厂采用5G协作机器人技术和5G机器人技术赋能的物流管理,使每位员工的产出提高了120%,人工物料处理降低了65%;西门子德国安贝格工厂通过部署智能机器人技术,使得劳动效率提升了50%;三一重中国北京工厂通过部署先进的人机协作自动化技术应对复杂的市场需求,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5%;海尔中国青岛二号工厂采用协作机器人将装配线效率提高了52%。

   打造“灯塔工厂”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全球153家“灯塔工厂”在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工业4.0规模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提高员工参与度的重要维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发现有较多共性特征是打造“灯塔工厂”、向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重要能力。

  (一)规模化应用工业4.0技术的能力

  近10年,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较为缓慢。为此,一些企业把工业4.0的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不仅生产效率空前提升,而且获得了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灯塔工厂”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互联化、智能化和灵活的自动化3大科技趋势为动力,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上大规模部署工业4.0技术,成功催生了新的经济价值。

  如,自2017年开始,施耐德电气5个生产基地快速部署工业4.0技术,仅用4年时间就广泛应用于其80多个互联生产基地。同时,成立了专注于员工能力建设的数字学院,让每位员工参与到工业4.0技术变革的过程中。

  (二)充分释放产能的能力

  “灯塔工厂”通过将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柔性生产系统相结合,不必扩建实体工厂也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上市速度,有效助推生产和销售的双重增长,让企业充分释放产能。

  如,诺和诺德丹麦希勒勒工厂借助生产现场管理、生产流程优化、数字化绩效管理、设备综合效率自动监控、高阶分析等先进技术释放产能,设备效率和生产力提高了30%;隆基绿能嘉兴生产基地组建工厂中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制造成本降低了28%,产量损失减少了43%,生产交货时间缩短了84%,能耗降低了20%。

  (三)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

  在商业互联网、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的驱动下,“灯塔工厂”借助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可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并根据自身的优势打造不同的创新商业模式,量身定制属于自身的转型航路。

  如,青岛啤酒通过需求预测精准掌控消费者偏好,推出在线定制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规模化定制和B2B、B2C在线订购包装,成功打造了个性化营销模式;强生视力健通过移动端和网络平台改善用户体验,将患者与专家、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系起来,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四)提升供应链韧性的能力

  面对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暴发,众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面对供应链中断、客户群体分散、产品多元化的挑战,“灯塔工厂”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韧性,打通“端到端”价值链,深入整合全产业的资源,有效联动上下游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如,美的中国合肥工厂搭建了端到端供应链控制塔,能够更好地预测供应链风险;强生消费品医疗泰国工厂部署端到端协作式供应塔,应对供应商与客户脱节、库存管理的挑战。

  (五)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灯塔工厂”见证了工业4.0技术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企业在应对经营发展问题的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废气排放等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在制造加工行业,数字化流程得到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有效提高了工厂的整体可持续性;在快速消费品行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要求企业不断降低能耗以减少整体环境足迹;在医药和医疗行业,推广绿色技术并更新硬件设备,进行智能能源管理。

  WEF公布的报告显示,64%的“灯塔工厂”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汉高公司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工厂,通过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启250个在线效率系统,部署3 500个传感器等,每天收集100万个以上的数据点,连接其在全球的30多家工厂,实现数据实时监测,以期实现2025年减少65%碳排放的目标。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国已成长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中心,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但目前仍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透过“灯塔”之光,尽管看到我国“灯塔工厂”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制造业在全球竞争、科技创新、供应链韧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正在减弱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制造业回归,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低端制造占比过高的挑战仍然存在。近年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提出“腾笼换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但是,目前呈现“低端制造业已经迁出、高端制造业尚未形成”的发展格局。同时,我国制造业缺乏具有主导地位的优势行业,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减弱。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展缓慢

  技术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技术升级缓慢,是导致我国制造业长期徘徊于价值链中低端的根本原因。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长期走“模仿创新”之路,尤其是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面临着“卡脖子”和“技术封锁”等难题,严重阻碍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看,我国制造业在工业软件、数控机床、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端芯片、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三)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韧性不足

  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随着逆全球化趋势兴起、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影响,国际分工格局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加速调整。

  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呈现本土化和区域化趋势,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加速供应链回流步伐,鼓励制造业企业回迁。

  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趋向分散化、短链化。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暴露了高度依赖全球性供应链的弊端,使得各国纷纷开始防范“断链”风险。

  全球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复杂,从过去的“金字塔”结构转变为当下的“网状结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风险水平。

  (四)跨领域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紧缺

  人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驱动力。我国制造业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起步阶段,转型深度和广度不够,人才紧缺是转型升级步伐较为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看,目前最紧缺的就是能够助力制造业企业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切入点、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管理模式,既掌握多个领域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五)绿色低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任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我国目前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尚未摆脱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这不仅事关“双碳”目标的完成,而且关乎我国整个制造业的未来。

   启示和借鉴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所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借鉴全球“灯塔工厂”的经验,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一)政策引导:建立“灯塔工厂”培育方案

  加快研究制定制造业“灯塔工厂”培育方案,对标全球“灯塔工厂”评价标准,引导一批龙头企业遵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积极推动“省市-中国-全球”3级联动培育模式,针对入选不同级别的“灯塔工厂”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借助“灯塔工厂”的培育,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技术应用:“点线面”布局工业4.0技术

  制造业企业打造“灯塔工厂”应实现价值链上下游规模化转型,让工业4.0技术广泛覆盖上游供应商、中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客户。在加强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加快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广工业4.0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应用案例。让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充分融合并赋能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真正打通制造业“信息大动脉”。

  (三)企业管理:打造敏捷韧性的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提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的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提出了要求。着力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韧性关乎产业未来,是我国制造业谋求全球产业链分工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应借鉴“灯塔工厂”的成功案例,把打造数智化、高效能、韧性强的供应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支持制造业企业打造端到端实时可视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同时,从供应链的基础能力、控制力、抵御能力和创新能力4个维度,不断完善供应链顶层设计,加强供应链综合治理,重塑供应链发展新格局。

  (四)人才培养:锻造员工参与的成长型思维

  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是打造“灯塔工厂”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方面,企业领导人员应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眼光,能够带领整个团队实现企业目标。拥有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巨额投入的魄力。

  另一方面,员工应有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技能。企业应注重员工自身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如重点加强员工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数控系统、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打造一支数字化赋能队伍,为转型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可借鉴“灯塔工厂”打造的5大维度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包括终身学习培训技能、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团队协作、建立认可机制。

  (五)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灯塔”的生态效率

  可持续发展已被纳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目标,企业在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也应兑现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可持续灯塔”被称为“灯塔中的灯塔”,目前海尔在天津的洗衣机互联网工厂是唯一入选的我国企业。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应构建绿色发展创新体系,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提升绿色生产技术水平,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绿色生态产业链条,形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发展模式。

  “灯塔工厂”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在技术应用、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树立了成功典范。从某种意义而言,“灯塔工厂”在传递关键的信号——未来已来。随着“灯塔工厂”效应的持续,新的“灯塔”持续被点亮,将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灯塔网络”,投身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国制造业应以“灯塔工厂”的遴选为契机,借鉴更多的成功方法、模式和路径,为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 业界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